配合我國能源轉型政策,經濟部工業局欲調整和平工業區土地使用規畫,引發當地正反意見,有村民指出,一個比台北中正區還小的地方被台泥事業塞滿,「試想台大校園蓋滿工業區,裡面學生能活嗎?」但當地村長及部落副主席則表示多數民眾支持開發;環委則要求強化植物保育及移補植計畫,本案修正後通過。
環保署今召開「和平工業區開發計畫第四次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」專案小組第4次初審會議,開發單位為經濟部工業局。工業局說,花蓮秀蓮鄉和平地區於1984年因應國內水泥需求量增加,規畫於當地設立水泥專業區,迄今已辦理3次通盤檢討。
工業局表示,此次變更項目包將和平電廠附近綠地變更為特種工業區、和平電廠西邊環保設施用地變更為特種工業區、和平工業區北邊甲種工業區變更為環保設施用地、鄰近住宅區的特種工業區變更為綠地,另將17筆住宅用地變更為綠地,變更後全區用地面積仍維持486.73公頃。
工業局表示,變更後有利推動政府再生能源政策及2050淨零碳排目標,利用東部地形優勢發展海洋溫差發電及深層海水關聯產業,提升當地經濟及地方創生,並提倡資源循環零廢棄目標,將既有垃圾掩埋場活化及循環利用,另住宅區與鄰避設施如墓地、變電所、停車場等之間也有綠地隔離,提升民眾生活品質。
當地部落副主席表示,歡迎優秀廠商在當地投入綠色能源發展,該土地靠近海邊,投入海洋發展對部落來說是個全新改變,也是對環境衝擊最小的能源政策,大家都很期待,不管是對部落發展、就業機會、新能源教育認知等都很正向;和平村長說,多數村民支持本計畫,可以活絡土地及海邊發展,創造村民就業機會。
但一名和平村民楊小姐表示,本環差案已歷經4次審查,她也四度來到現場發言,認為部落綠地土地面積不斷縮減,工業局還要把當地為數不多、擋下許多泥土沙塵的綠地樹木變更成特種工業區;另要把2個特種工業區土地變更成綠地還給當地,但該地設有台泥水泥廠的礦石輸送帶,若要變成綠地,認為也要移除輸送帶。
楊小姐氣憤表示,先不管和平地區既存的礦場、火力發電場等,2020年除新增台泥DAKA園區,台泥的擴廠計畫用地原是綠地,現在卻被工業局賣給台泥,還被塞滿太陽能板、汙水處理廠、事業廢棄物處理廠,周遭樹木全被砍掉;和平地區是一個台北中正區大小都不到的地方,「試想所有工業區都蓋在台大校園,裡面的學生能夠存活嗎?」
環委表示,開發單位應強化樹木移補植計畫,並於廠區空間增加植栽樹木,並釐清村民針對把綠地改為特殊工業區、住宅改為綠地的質疑,開發單位則當場承諾,會以1比2比例補植原生喬木。
經閉門會議後,環委要求,開發單位應強化珍稀植物保育計畫,評估保留芫花、台灣假黃楊等稀有植物,並補充異地復育規畫包含區域、面積、植栽數量;強化歷年生態調查資料分析,包含和平工業區開發前後的物種變化趨勢分析,並評估本次申請變更範圍不另設置出入口。